防疫科普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场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,并且持续影响我们的生活,不仅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,也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冲击,甚至会引起如下心理行为反应:
在情绪上,可能变得十分焦虑、紧张、担忧甚至恐惧;在躯体上,可能过于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,出现无法控制的心慌、胸闷、气促、腹痛、腹泻,以及身体疼痛感、疲乏感等;在认知上,可能对很多事情不信任、持怀疑态度,容易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不顺都归咎于疫情;在行为上,回避去医院检查与治疗,想要摆脱隔离环境,面对频繁的核酸检查、各种流调和管控,甚至会出现愤怒、激惹的行为。
如果我们的身心状态在可承受的范围内,可以先尝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,这样会让我们尽快恢复心理弹性,提高心理韧性。
接纳疫情
学会调整心态
我们要接纳疫情,学会调整心态,真正做到接受疫情防控常态化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例如:科学佩戴口罩,保持社交距离,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,室内多通风、勤洗手、使用公筷等。
学会甄别相关信息
保持良好心态
我们要理性看待并学会甄别疫情相关信息,了解疫情变化能使我们获得一定程度的掌控感和安全感,但是要避免信息过载,加重心理负担。
保持适当人际交往
提高心理应对能力
保持适当的人际交往,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情绪,抵御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,朋友间、亲人间的相互支持与关心,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心理应对能力。
顺其自然
专注当下
要顺其自然、专注当下,试着找到能让自己安下心的方式,找回原来的生活节奏,以获得平衡感和稳定感。
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不能有效调节心理压力,则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。
同学们,每一次危机都是成长的机会,把疫情“危机”化作成长“契机”,努力实现自我超越,增强应对困难和风险的勇气和力量吧!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!
吉林建筑大学3044永利官网vip
2022.8.2